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

国家标准GB/T 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标准解读

时间:2018-06-06     
分享:

近年来,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冲锋衣的消费群体也从单一的登山运动员,发展到众多的普通老百姓,甚至冲锋衣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服装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努力的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冲锋衣产品不论在款式上还是材质上都在不断的创新,但是对冲锋衣的性能评价、技术要求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流通在市场上的冲锋衣也被企业自行归属到不同的产品,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混淆了市场定位,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产品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此,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冲锋衣标准,以规范目前市场上标称的冲锋衣产品质量。以下从标准的产品型号、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和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这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1 内在质量要求

内在质量包括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水洗尺寸变化率、耐皂洗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撕破强力、起毛起球、耐磨性能、表面抗湿性、静水压、透湿量、裤子后裆接缝强力、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要求、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残留金属针、纽扣、装饰物、拉链等附件和洗涤后外观等项指标。

 

1.1安全性能

本标准对冲锋衣产品的安全性技术指标进行了考核,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规定纤维含量按GB/T 29862规定执行; 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的规定执行。

 

1.2水洗尺寸变化率和洗涤后外观质量

      水洗尺寸变化率是考核产品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标准按GB/T 8629-2001《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的规定,采用5A洗涤方法,悬挂晒干的干燥方式,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件产品测试,结果取三件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与FZ/T 81007-2012《单、夹服服装》相比,GB/T 32614-2016对冲锋衣服装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要求较严格,详见表1

 

 

1 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要求

 

    由表1可知,和FZ/T 81007-2012比较可知,两个标准对胸围和腰围的要求相同,但冲锋衣标准对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衣长和裤长水洗后收缩率提高了0.5%,这可能是因为冲锋衣面料的尺寸稳定性较一般的休闲类服装面料好些,所以,对产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冲锋衣标准对于以后外观质量要求粘合部位不允许飞边、脱胶、起泡;其他部位洗后不允许出现破损、脱落、锈蚀、变形、明显变色,缝口不允许脱散。而FZ/T 81007-2012对产品洗涤后的外观平整度、接缝外观、粘合部位以及其他外观均有要求。

 

1.3色牢度

冲锋衣标准对面料色牢度的考核要求有耐皂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浸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拼接互染程度,将其与FZ/T 81007-2012对比,详见表2

 

2 色牢度的比较

 

    由表2可知,耐皂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的指标和FZ/T 81007-2012相同,合格品指标满足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一等品、优等品指标分别梯次提高半级。考虑到消费者的户外活动量以及户外温、湿度条件的不确定的情况,本标准对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耐磨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略有加严。冲锋衣这类服装的款式各异,且很多产品有撞色拼接设计,极易发生洗后互染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因此本标准对拼接互染程度也做了与FZ/T 81007-2012相同的规定。此外,标准规定对于浅色的荧光色(通过紫外灯照射后呈现荧光的颜色)面料,其合格品的耐光色牢度指标降半级。

相对于FZ/T 81007-2012,冲锋衣标准对里料的色牢度考核增加了耐湿摩擦,优等品要求4级,一等品要求34级,合格品要求3级;起绒、植绒类面料、深色面料的正面湿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考核指标允许比标准降低半级。同时,考虑到冲锋衣消费者的户外运动量比较大,以及车类服装面料质地等原因,耐干摩擦色牢度各等级的指标比FZ/T 81007-2017均严格半级。

 

1.4 强力

在一般的登山、攀爬、穿越等户外活动中,因为活动环境复杂,很可能由于某些以外因素而剐坏衣服,从而影响运动功能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将强力指标列入标准范围进行考核。结合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的穿着体验,标准采用GB/T 3917.2-2009《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2 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方法考核织物的撕破性能,规定单位面积质量在100g/m2及以下的面料,其撕破强力需6N,以上100g/m2以上的面料,撕破强力要求10N;对于针织面料,不作考核。

考虑到消费者户外运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较大的运动幅度,本标准对裤子后裆接缝强力的取样部位有特殊的规定,测试方法按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规定执行,指标要求≥140N,以确保消费者在正常的户外运动中能够放心穿着。

 

1.5 起毛起球

面料起毛、起球问题通常都是服装服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标准将起毛起球列入考核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标准根据冲锋衣服装的实际穿着情况,规定起毛起球只考核成品的正面,磨毛、起绒织物不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4802.1-2008《纺织品 职务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 1部分:圆轨迹法》执行,要求优等品和一等品的指标4级,合格品3级。

 

 

1.6 耐磨性能

本标准对产品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21196.2-2007《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 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要求耐磨性能允许次数为10000次,面料正面无破损。此标准参照了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中对于上装的技术要求,该指标的制定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穿着体验。

 

1.7 面料功能性要求

标准对面料功能性要求的考核包括洗前、洗后的表面抗湿性、静水压和透湿率,等级分为Ⅰ级和Ⅱ级,且应在吊牌中进行标注,如不标注,则视为Ⅰ级产品。

 

1.7.1表面抗湿性

表面抗湿性参考GB/T 4745《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沾水法》中防水性能评价。其中,Ⅰ级产品洗前的表面抗湿性≥4级,洗后≥3级;Ⅱ级仅要求洗前的表面抗湿性≥4级,对产品洗后的表面抗湿性不做要求。

 

1.7.2静水压

静水压的测试方法按照GB/T 4744《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静水压法》规定执行,接缝处静水压取样部位为平整部位接缝胶条处(交叉部位除外)。标准将Ⅰ级产品洗前的静水压值设定为:面料≥50kPa,面料接缝处≥40kPa,洗后二者各降10kPa;Ⅱ级产品静水压要求:洗前面料≥30kPa,面料接缝出≥25kPa,洗后面料≥20kPa,面料接缝处≥15kPa

标准特别规定接缝处出现脱胶脱落现象,则不测试,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样就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防水功能性。

 

1.7.3透湿量

考虑到户外活动后,身体产生的水汽需及时排除,以获得较好的舒适性,本标准的透湿量按GB/T 12704.2《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蒸发方法B(倒杯法)规定执行。结合实际的行业发展情况